精准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要。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保障,更体现在更高层次的质量提升和精神文化需求。智慧城市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能够精准识别和响应人民群众在住房、教育、医疗、交通、文化、休闲等方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需求。比如,智慧医疗让基层群众不再千里奔波,大病小病“码”上解决;智慧教育可以打破时空壁垒,让孩子们均衡地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智慧出行通过算法优化信号灯配时,告别高峰时段“堵在路上”的焦虑;智慧文旅则让文化和遗产“动起来”,用一部手机遍览城市万千风貌。不仅如此,智慧城市还应具备“预见未来”的能力。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政府部门可以提前洞察市民潜在需求,实现由“事后响应”向“前置服务”转变。例如,通过社区数字平台,提前预测老龄人口生活服务缺口,提前布置养老设施与医疗服务,真正实现精准化、温情化治理。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8%左右;今年1至5月份,中国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一个创新的中国,处处闪耀着生机活力,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废止不符合要求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不合规涉企收费项目,应废尽废、应调尽调……通过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各地打破行政垄断和区域壁垒,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当然,让孩子们在炎热夏季学习游泳技能,到安全区域亲水、玩水,也是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很多城市已经将游泳列入考试体系,如海南、广东将其纳入中考项目;湖北武汉、湖南长沙等多个城市在暑假期间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部分游泳场所,打造安全亲水点,并配备了游泳教练员和救生员,满足孩子们夏日玩水的需求。一些乡村也修建了公益泳池、简易戏水场所,让农村青少年也能安全玩水。这些举措,无一不在托举孩子们的快乐假期。
“发一条短信,给一元!熟练后日结150元,当天到账。”今年暑假,北京中学生郝雨(化名)收到一条“线上客服助理”的招募信息,他本以为只是简单发几条短信,没想到竟成了诈骗分子的“传声筒”。
“雨量大,好在水排得快,玉米基本没受影响。”7月24日14时至25日11时,陕西省定边县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堆子梁镇降雨量突破100毫米,庙湾村4000多亩低洼农田进水。庙湾村种植户王小琴今年种了100多亩玉米和辣椒,都是抗倒伏品种,播种前按照农技人员指导抬高了垄沟。
2024年12月,彭某某看到一条声称“免费领取巨额国家扶贫款”的信息,按照指引,他下载安装了一款名为“乡村振兴扶贫基金”的App,并提交了自己的个人身份证件照片及银行账户信息。
从“人机共跑”的马拉松赛场,到“赛博烟花”绽放的中国式浪漫,再到DeepSeek点燃全民人工智能热潮,科技创新正深度赋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广泛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