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再遇见——中欧建交50周年特别策划》,其中邀请数十位来自中国与欧洲各国及欧盟机构的各界代表性人物,通过他们的亲历、记忆与洞见,讲述这段关系如何影响着个体、社会乃至世界的走向。我们努力呈现一幅更加立体的中欧人文关系图景,也倾听他们对中欧未来的真诚期待。
“啃秋”(又称“咬秋”)是中国立秋时节的传统习俗,历史上“啃秋”的食物有很多种,其核心在于通过食用特定食物来迎接秋天的到来,同时寄托对健康、丰收的祈愿。
是人变“娇气”了吗?不,是天确实变热了。四川省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们常常感叹的“越来越热”并不是错觉,近年来,年平均气温持续刷新纪录,而高温日数也更多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王乐称:“立秋之后的养生关键在于主动去适应这种热凉交替、昼夜温差显著的过渡性气候。建议在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地区,老人、儿童以及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疾病,包括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早晚做好头颈部以及腹部的保暖。立秋以后,饮食上以润燥清补、健脾养肺为主。”
去年,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画出国际航空枢纽的蓝图,提出“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
徐波:世界是多元的,大家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中国人使筷子,他们使刀叉。文化让我们找到自己的差异性,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世界问题寻找共同解决方案的愿望,让我们走在一起。所以要先承认差异性,然后“和而不同”。
2021年夏,河北承德一个3000平方米的狗场里,小土狗长毛出生。这是母狗大黄的第一胎,共有4只。老大叫大头,老二叫二黄,老三是长毛,这三只都是公狗,最小的母狗叫小四。长毛2岁左右时,大黄从狗场跳出去再没回来过。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国商业联合会8月6日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0.1%,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商品经营类指数上升1.0个百分点,租赁经营类指数52.1%,维持在中高位景气区间。分析显示,以旧换新等提振消费政策带动线下商品零售持续好转,育儿补贴等利好政策叠加,以及文旅、体育等服务消费市场扩张,带动租赁经营类企业发展预期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