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大国地位巩固,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个台阶,2024年较2020年增长32.4%,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外贸主体多元壮大,2024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已近70万家,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从“十三五”末的56%提升至去年的64.8%。外贸新业态潜力持续释放,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67%。服务贸易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首次对跨境服务贸易实施负面清单管理,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现代化产业布局最全面、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培育、孵化、聚集了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科技企业,占据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当前,长三角区域正在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合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柳州7月18日电(韦新娜 杨志雄)夏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百朋镇镇西村迎来麻竹丰收季。放眼望去,山坡上苍翠欲滴的麻竹林随风摇曳,一根根鲜嫩肥硕的麻竹笋破土而出,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竹香。
在接到梁雯婷的第三次回拨电话之后,海蓝努力在对话框中输入了自己的位置。在9时46分,梁啟柏添加上海蓝的微信之后,也收到了他的伤情信息。
在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刚看来,市场需求大,自然会衍生出相关的黑灰产业链条。而黑灰产业链的特征之一,就是会根据监管和防控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不断自我更新。虽然针对“黄牛”产业链的技术监管一直在优化,但应该认识到,目前实名制仅能防控的是“黄牛”提前抢票、囤票然后对外倒卖票证的行为,而目前“黄牛”产业链的最新发展是提供个性化的“票务服务”,即有需求的客户提前提供实名信息,由“黄牛”精准代抢各类票证的服务。此种模式下,实名制验证等身份识别技术无法有效进行防控。
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介绍,我国与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从2021年的2.7万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3.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7%,占整体贸易的比重由45.3%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51.8%。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统筹推进一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累计近6000亿美元。新兴领域稳步拓展,与5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数字、绿色、蓝色等领域投资合作备忘录,“丝路电商”伙伴国增加到36个。
尽管中国并未采取集中清缴清欠税收等行动,但随着税收大数据广泛应用,网状、系统性税收风险分析取代了此前个人经验点对点分析,税收征管力度事实上在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在不断提高。以前企业偷漏税可能不容易被发现,但近些年通过税收大数据,税务部门会收到企业风险提示,并跟企业确认,不少企业需要依法补缴税款。
近年来,随着螺蛳粉产业蓬勃发展,竹笋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百朋镇敏锐捕捉发展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麻竹种植,目前全镇麻竹种植总面积约3300亩。当地通过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推动麻竹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全力将麻竹这片“大叶子”打造成带动民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