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完成311万份样品测试化验工作。加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取得新进展。
比如绿色发展。过去一个时期,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煤炭消费占比一度超70%,粗放式发展带来生态保护和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近年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传统高耗能产业有序转型,“减”得有章法。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和生态红利释放,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增”得有名堂。此消彼长,正是我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缩影。
本报讯(记者 吕巍)7月17日,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到北京民族文化宫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西藏专展”“新疆专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
“减损即增产”。我国农产品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在坚守“有形良田”面积的基础上,激活节粮减损这一“无形良田”的作用,成为筑牢大国粮仓的关键落子。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秘书长王珂、中国外文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林琨、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尹媛媛、重庆分社社长李安江、四川分社社长邹辉等出席活动启动仪式。
安全可靠是韧性城市的突出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城市越是向前发展,越要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这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广东、重庆等地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增强防灾抗灾能力,破解“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治理难题,让城市安全更有保障。实践深刻启示,推动城市安全发展,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化解疑难的高招,才能不断提高安全韧性水平。
中国天气网提醒,此次过程中,陕西、四川、河南、湖北等地高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强,局地高温具有一定极端性,建议公众持续做好科学防暑降温工作,降低高温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