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规则秩序”,着眼的是中欧关系的全球性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50年后的今天,中欧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中欧合作更具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2025年7月26日01时02分,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东经:104.02°北纬:38.24°)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广西聚焦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开展“点对点”送工,稳定1400余万农民工特别是260余万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287.1万人。
北京7月25日电 “北京未来企业家实训营”启动仪式25日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举行。本次实训营为期3个月,吸引了100余名民营企业家参与。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劝和促谈,坚定不移,一以贯之。为此,中国和巴西最近联名发表了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强调遵守局势降温三原则,即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同时呼吁各方坚持对话谈判、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使用核武器、反对攻击核电站、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带来“科技向善与科技留白”主题课程,从学术前沿视角解读科技伦理与产业创新的平衡之道。作为本次实训营的合作方,北京大学整合顶尖师资,推动学员与高校科研团队、头部企业资源精准对接。“北大的学术积淀与丰台的产业活力碰撞,将为企业家成长注入‘思想+实践’双动能。”王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