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前发力抓好政策落地,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有效释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持足够力度。财政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把握时机节奏,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推动政策和资金落快、落准、落稳,用政策效能对冲不利影响、赢得发展主动。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万亿元,保持较大强度,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4月底已全部下达地方。截至6月底,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29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超过90%,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已下达6583亿元,为地方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提供必要财力支持。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推动支持4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2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增速快于一季度1.2个百分点。其中,文化核心领域实现营业收入484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增速快于一季度2.9个百分点;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新闻信息服务等3个行业大类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1.8%、11.8%和10.8%。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澎湃新闻:随着中国产业在一些传统领域的整体上升,中欧在新能源、数字工业等领域正从互补走向竞争。近年来,中欧的产业政策和地缘政治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您认为,中欧经济如何在竞争和互补中保持平衡?中欧企业应做出何种策略性调整?
常年打球的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郑钦文夺冠前的这几年,网球运动在大众层面一直是向上走的态势,加入网球运动行列中的人不断增多。”张先生分析,这也许跟网球是隔网运动有关,因此在疫情期间受到欢迎。
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加快建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财政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改革举措破解发展难题、释放发展活力。推动税收制度改革,关税、增值税立法取得积极进展,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出台实施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后税收制度。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地方发展产业、涵养税源的内生动力。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系,提升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水平,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建立健全县级为主、市级帮扶(兜底)、省级兜底的分级保障责任体系,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在16个中央部门开展零基预算改革试点。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比上年年初预算下降5%,把更多资金用在“刀刃”上。
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7月26日,他们一行18人,开着4辆车,从河北省沧州市出发去承德市兴隆县青松岭镇自驾游。“当天出发时天气很好。”她回忆说,7月27日下午开始下雨,起初下得不大,夜里雨开始越来越大,“当时也没意识到危险,就睡觉了”。
——提高警惕:常绷保密之弦。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明确界限,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在联网智能终端中存储涉密信息,不将联网智能终端设备带入涉密场所,不将涉密终端设备连接共享充电宝等联网设备,从源头上彻底阻断泄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