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羊城八景”评选再启,十五运会盛事当前,八景的“唱功”更添新章。从评选景点景区中,我们读懂城市发展深意:“塔映花城”展现都市繁华,“云山叠翠”和“流溪烟渚”提供绿色氧吧,“欢乐长隆”为家庭创造欢乐记忆,“南沙旭日”涌动着湾区活力,“黄埔云帆”传承海丝精神,“越秀风华”和“荔湾胜境”彰显千年城魂与岭南风貌。
过去一年,中国在持续优化免签政策的同时,不断丰富面向入境游客的旅游产品,并推出一系列便利化支付举措,吸引了大批境外游客。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自2025年6月12日起,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5国。这项政策推动来华旅游以及中转游客停留时间大幅提升。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数量出现大幅增长。越来越多境外游客来到中国,品尝美食,欣赏美景,感受一个开放、现代化、充满活力的中国。
针对目前的旱情,河南省水利厅于6月14日17时将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细化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
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羊城八景”评选的新意,在于融入广东元素、大湾区概念、科技内涵及IP营造等内容,正是“现代化广东样本”在广州层面的一种呈现。
培育内生型基层文化发展新业态,既是实现基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也是优质文化资源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关键举措。要孵化培育基层文化组织,大力扶持扎根社区、乡村的文艺团队、文化合作社、志愿者协会等自发性文化小组,提供孵化、注册、能力建设支持,推动民间文艺团体、艺人等兴办农村书社、艺术团,开展文化活动。要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传承,结合本土优势资源,打造本土乡村文化产业,树立自身的文化特色品牌,形成“文化+旅游”“文化+民俗”等文化产业新形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挖掘代表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材料和工艺要素,积极开发辨识度高、代表性强的文化产品,不断增强生产优质文化资源的内生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庹庆明在调研中发现,这不是简单的“向下延伸一个年龄班”,小月龄婴儿本身更为脆弱,且和接近3岁的幼儿需求差异巨大,如建立托班,前期投入和持续运营成本都会显著增加。对此他建议,增加财政投入,支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或设立专门托班,配备适合低龄幼儿的设施,并探索普惠性收费或补贴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幼儿园硬件条件,增设托班或改造低龄幼儿活动空间。
“祥榕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长长的队伍。”姐姐陈巧钗回忆,有一次部队安排妈妈疗养,在疗养院,她和妈妈结识了不少烈属。烈属们的平静坚强,让她和妈妈很受触动。“那么多人可以为国牺牲,祥榕不孤单!”
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对于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能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2023年国家公祭日“穿越时空的来电”活动中,人工智能技术复原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赵一曼的声音,给当代青年打来电话,实现了48小时2.3亿次转发的传播奇迹。先进技术不仅让历史人物“活”了起来,更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触动了当代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