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凌晨5点半,一场小雨让连续多天高温的北京迎来了一丝凉爽。 刚刚结束快递装卸工作的李师傅在零工市场来回踱步。因为困意已过,他没有直接返回出租屋,而是想着先在此看看,能否提前寻到新一天的工作机会。 这里是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曾经是自发劳务聚集地,也是非法招工的重点治理区域。而如今,这里有了规范的零工市场: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提前打开的空调、热气腾腾的免费早餐……零工求职者不用蹲在路边“趴活儿”,走进市场便可享受暖心而便捷的就业服务。 早上6点刚过,李师傅领上免费的早餐,坐到休息室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刚吃完,劳务经纪人韩树文就凑了上来:“两天420元,地铁小工,去吗?”“走……” 临走前,李师傅不忘带上自己的超大充电宝,平时在零工市场充上电,好几天都不用担心手机没电。因为干活卖力,经常有老板打来电话表扬李师傅,他也成了市场的“名人”。 “我喜欢干日结,当天拿钱。”李师傅告诉记者,每个月有七八千元的收入,最多的一个月挣到了1.5万元。“父母年纪大了,家里还有两岁的儿子,正是花钱的时候。”李师傅说。 来自陕西西安的李师傅在北京摸爬滚打了20多年,以前在马驹桥商业街路口“趴活儿”时,经常碰到“黑中介”,遭遇干完活拖着不给钱、丢东西等情况是家常便饭。“零工市场对于我来说像家一样温暖,有事就找工作人员帮忙,累了有休息区,还能看电视。”李师傅说。
在许蓉看来,文化是增进相互理解和友好情谊的重要桥梁。她表示,近年来,两国共同举办“欢乐春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共同推进人力资源培训合作,通过文化拉近了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
记者来访当天,中心还接待了两个来自青海本地高校的研学团。陈有璞透露,中心迎来了研学旅游接待的高峰期。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中心已预定研学团公益性接待约50个,这些研学团主要来自北京、重庆、广东、澳门等地,约1000人,参团人员以中小学生为主,也不乏高校学生。为了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差异化需求,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准备了3个版本的研学课程,分别是国内青少年版、国内成人版和国外成人版。
25日至27日,陕西北部、内蒙古中东部、京津冀、东北地区等地有持续性强降雨,上述地区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单点有特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此外,华东地区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其中沿海地区有大到暴雨。
一些小作坊为压缩成本,在制作手机壳过程中使用工业胶水,这可能导致手机壳甲醛、苯系物超标,并伴有刺鼻气味。如果刚买的手机壳有浓烈的塑料味,而当手机发热时,刺鼻的味道更明显,就很可能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了。
当研学与避暑相遇,在山西也有诸多惊喜。山西文旅星推官张晓旭介绍,气候清凉的山西是夏日研学的“天然课堂”。这个暑假,山西推出了4套适合避暑的研学营课程——“重走梁林路·古建之光”“表里山河·自然之美”“跟着悟空游山西·彩塑之魂”,以及“中华‘守’艺人·非遗之韵”。
在这些研学营中,孩子可以在大同云冈石窟看到通过3D扫描技术复原的风化佛像原貌,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文物修复;在朔州应县木塔搭建斗拱模型、测量塔身倾斜度的变化;在夏日平均气温22℃的悬空寺,开启榫卯结构承重实验;在佛光寺斗拱形成的长达4米的天然“遮阳走廊”中,学习唐代彩画临摹。
“研学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持续深耕教育内涵、挖掘地域特色、完善保障机制。只有让研学游真正成为知识与体验深度融合的教育之旅,才能持续激活文旅消费热潮,为文旅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吴若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