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分”不是一天就提高的。世界看待中国的目光变得更加积极、友好,是因为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以自身实际行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世界发展的开放力量。当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发出“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的时代强音;当个别国家筑起关税壁垒,中国坚持敞开大门、张开怀抱,举办进博会、广交会、链博会等。坚持“开门”而非“关门”、“拆墙”而非“筑墙”、“融合”而非“脱钩”,开放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是希望和未来,也日益赢得世人认可。
“有些地区出现了多个国际航空枢纽的格局。比如华南的广州、深圳,西南的成都、重庆、昆明,西北的西安、乌鲁木齐。但与成渝不同的是,西北地域辽阔,西安与乌鲁木齐距离非常远,两个枢纽生态位截然不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免签政策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好客之道,也见证了中国政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下一个五年,欢迎更多外国人士来到中国、看见中国、感受中国、了解中国。时间将继续见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五年来,特别是2023年底以来,中国免签政策持续“更新迭代”,覆盖旅游、商贸、过境等多场景需求,见证了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努力。在对外经贸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吕越看来,中国免签政策从点状探索升级为更全面、更系统的制度框架,与扩大内需形成同频共振,成为促进服务贸易的新增长点,也给世界带来了诸多利好与机遇。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增强保护耕地的责任感,对于盗挖黑土等破坏耕地行为要严格惩罚。”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保国说。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内需扩大动能尚需增强,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青年、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以及部分行业就业压力有所增加,稳就业仍需持续发力。
此外,俄紧急救援部门31日证实,强震导致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部分沿海地区受到最大浪高5米的海啸冲击,约2700人被疏散到千岛群岛躲避海啸。当天,被海啸冲击地区的积水已消退。
在城市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评价体系上,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2015年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拓展和深化,部署了城市工作的七大重点任务,提出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