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境外游客在华旅游的方式出现新变化,他们中的不少人对中国的高铁、机场以及城市中的时尚街区、主题公园等新型旅游资源和文化空间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对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充满好奇。这种旅游方式的变化也带来消费结构的转变。如今,越来越多境外游客将中国二三线城市作为目的地,通过自驾、自由行的形式来深度体验中国城市的生活品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进而感知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与此同时,我国还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对内激励创新、对外促进开放的重要作用,不断优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体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以7016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榜首。我国正从产品资源为主的“出海1.0”向知识产权为标志的“出海2.0”跃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知识产权成为我国企业获取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支撑。
今年前5个月,深合区企业累计增值税发票金额同比增长15.91%,开票户数同比增长5.94%。制造业、信息软件服务业、金融业等累计开票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3.37%、37.88%、9.95%,显示合作区“四新”产业活力持续迸发,创新主体活跃度较高。
培育内生型基层文化发展新业态,既是实现基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也是优质文化资源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关键举措。要孵化培育基层文化组织,大力扶持扎根社区、乡村的文艺团队、文化合作社、志愿者协会等自发性文化小组,提供孵化、注册、能力建设支持,推动民间文艺团体、艺人等兴办农村书社、艺术团,开展文化活动。要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传承,结合本土优势资源,打造本土乡村文化产业,树立自身的文化特色品牌,形成“文化+旅游”“文化+民俗”等文化产业新形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挖掘代表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材料和工艺要素,积极开发辨识度高、代表性强的文化产品,不断增强生产优质文化资源的内生动力。
创新生态是创新主体在创新环境中协同合作,通过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和培育创新文化形成的有机系统,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核心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以知识产权构建创新生态,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服务体系、创造质量、运用效益、制度保障、国际合作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提高,在构筑科技创新“生态圈”、引领企业出海“国际潮”、赋能产业发展“提新质”等方面表现亮眼。
详细剖析两个企业补税案例,也能一定程度上消除上述担忧。枝江酒业之所以被要求补缴8500万元消费税,直接原因是审计部门发现问题,税务部门据此执行。
8月4日电 据欧洲新闻网报道,葡萄牙内政部长玛丽亚·露西娅·阿马拉尔当地时间2日宣布,由于极为严重的高温天气加剧了葡萄牙一些地区的野火风险,全国自8月3日0时起进入警戒状态,持续至8月7日。
车辆驶入迳下乡村旅游景区,稻香阵阵,田园火车点缀画卷。过去,迳下水系因过度投喂污染蒙尘。如今,山水蜕变、河湖连片、乡村披绿,上演“蝶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