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锋指出,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前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两国人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留下了共护人类和平与正义的历史印记。身处和平年代,中美只有维护和平的责任,没有冲突对抗的理由。两国应共同努力,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介绍,纪念馆一直支持并参与对这段历史的艺术再现,由此体现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面对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同仇敌忾的主题。同时,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间的理解、尊重、友爱、互助,共同为建设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策展人殷嫣从文化角度分享了助力香港青年融入的经验。她表示,文化是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在实习过程中,美术馆为香港青年提供了接触岭南文化的机会,让他们在文化体验中增进对大湾区城市的了解与热爱。
立秋时节,晾晒丰收的果实也是不少地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立秋晒秋,五谷不愁。这里是江西婺源的篁岭,春晒笋蕨,夏晒果蔬。到了立秋,这一方方竹匾里晾晒的是红辣椒、芸豆、稻谷,也是村民与丰收时节的共鸣。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如今,篁岭“晒秋”逐渐从民俗成了特色景观,引得游人纷至沓来。
“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广州的包容与活力。”香港青年陈嘉曦会上在广州分享了自己的实习经历。她坦言,同事们的热情帮助让她快速适应了新环境,这次经历也让她更加坚定留在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决心。
2005年,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让西绕加措搬进了新家。二层藏式小楼整洁明亮、水电完备,人居和牲畜饲养分开。他的两个子女毕业后,也在家乡顺利就业。“现在吃喝不愁,生活舒服,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他说。
在河南考察时,他告诫“不要把写了多少万字的学习心得作为学习成绩”“讲空话、搞作秀,毫无用处”,强调“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中国犹太裔女作家沙拉·伊马斯(Sara Imas)告诉记者,希望这样的文学作品能带动世界人民来到中国,了解中华民族难能可贵的品质,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贡献,这些值得人们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