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介绍,香港中华总商会将发挥国际商会网络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合作,有效连接全球资源,“两地可以利用香港国际品牌中心优势,携手将浙江的科技创新和产品推广到全世界,建立权威公正的品牌认证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浙江品牌增值。”
科学基座大模型Innovator与科研智能体 SciMaster由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和上海深势科技联合打造。这一架构创新的科学基座大模型,具备全球领先的科学多模态理解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能通过开源开放的科研平台,服务百万用户。此大模型可贯穿科学研究的“读算做”全链路,为医药、能源、材料等领域在微尺度研究领域提供高效的基础设施和智能综合体。
坐落在上海张江的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简称“蛋白质设施”),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作为全球首个生命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大科学装置,蛋白质设施现有九大技术系统,建立了从蛋白质样品制备、结构解析到功能研究的完整技术体系。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鼓励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等布局建设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机制,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
从“观光打卡”到“深度体验”,全新升级让延吉旅游有了“二次消费”的底气。今年上半年,延吉市接待游客52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5.8%。
“为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需要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科学预测城市未来住房需求。”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说。
上海7月26日电 (记者 许婧 郑莹莹)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26日在沪举办的“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开放十周年学术论坛”传出消息,面向“AI for Science”新时代,蛋白质设施正全面加速传统实验技术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支撑未来蛋白质科学发展的关键“底座”型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从“结构认知”到“结构创造”的全新国家大科学设施新生态,夯实中国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指出:“‘智能时代、教育何为’是我们需要共同回答的时代课题、世界课题。”华东师范大学连续五年主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指出,教育大模型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支撑未来教育生态重构的“新基座”,是人工智能教育全场景、全流程的关键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