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大省,以创新为引擎、集群为支点,依托《河南省重大技术装备攻坚方案(2023—2025年)》,出台一系列措施,计划打造6个千亿级装备产业链,力争2025年产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培育176项重大技术装备,使装备制造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发布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介绍,2025年上半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企业数量达13.6万家,占全国工业比重26.2%,规模与增速领跑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与利润占比突破82%,其中,新能源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表现突出。此外,机械工业出口额达4659.4亿美元,同比增长12.4%,贸易顺差扩大23.3%,占全国顺差的57.1%。对“一带一路”、东盟等市场出口增速均超20%,出口韧性持续增强。
为规避法律责任,某些企业采取要求员工签署空白合同、擅自变更工作内容或劳动条件等违规操作,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新疆某公司因与李某未签劳动合同,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7952元,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35929元。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制造业务转移到中国,欧洲开始担心“自身产业韧性会受到怎样的冲击?欧洲工业的未来将何去何从?”。这正是当前一系列担忧浮现的根源。我希望中方能够倾听并努力理解欧洲在“产业韧性”和“经济安全”方面的关切。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彦辞:未来50年,欧中关系无疑仍有巨大的价值潜力。现在的关键是找到实现这一潜力的方法。目前一个普遍共识是:贸易带来的利益并未被公平地分配。如今恰逢欧中建交50周年,这是一个绝佳契机,我们可以稍作停顿,共同回顾这段关系过去所创造的巨大价值,并探讨未来的合作模式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必须确保欧中关系能够创造的实际利益,以一种双方都认为合理、公平的方式进行分配。这正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我希望,纪念建交50周年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契机,围绕这些关切展开真正的讨论。
广州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邓昌雄表示,多年来,实习计划致力于让香港青年深入了解大湾区,在实践中感受湾区的发展活力,从而增强对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2025年的实习计划覆盖多个领域,为香港青年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岗位和成长平台,100多名青年在实习中收获颇丰。未来,广州将持续为香港青年到广州发展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