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表示,美国关税税率大幅升高将加深对美国经济的伤害。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大规模加征关税是一个坏主意。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组数据引人瞩目:经核算,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42908亿元,比上年增长6.7%(按现价计算),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18.01%,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
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改变生产生活,释放出澎湃活力。在四川,走进制造企业的智能车间,人形机器人连续3小时零失误完成料箱转运任务,并加快向物流、康养等更多场景延伸应用,让人感叹“未来已来”。在山东,人工智能大模型工厂正在高效产出智能体,以“前店后厂”的模式推动智能技术快速落地。通过建设语料中心、训练中心、评测中心、集成中心等标准化流水线,降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成本,缩短从小规模试点到大范围落地的周期,为区域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在上海,轻量化“AI+AR”智能眼镜投入试用,仅重40克,还具备实时翻译、环境感知等功能,为弱势群体带来便利。这些亮眼数据和生动场景,正是人工智能加速推动经济形态由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跃迁、重塑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真实写照。
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对于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能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2023年国家公祭日“穿越时空的来电”活动中,人工智能技术复原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赵一曼的声音,给当代青年打来电话,实现了48小时2.3亿次转发的传播奇迹。先进技术不仅让历史人物“活”了起来,更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触动了当代人的心灵。
8月4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5年7月下旬与7月中旬相比,36种产品价格上涨,8种下降,6种持平。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3。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形成丰富的自有产品谱系。机器人大模型、智能协同控制、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机器人标准工作体系初步构建,中试、检测、认证等服务体系加速布局。
过去,滥用职权等违反执法规范行为饱受诟病。如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不缺位也不越位”?实践中,不少地区给出的答案是:涉企行政检查亮“码”,推动精准监管、无事不扰成为新规范。
过去一年,中国在持续优化免签政策的同时,不断丰富面向入境游客的旅游产品,并推出一系列便利化支付举措,吸引了大批境外游客。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自2025年6月12日起,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5国。这项政策推动来华旅游以及中转游客停留时间大幅提升。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数量出现大幅增长。越来越多境外游客来到中国,品尝美食,欣赏美景,感受一个开放、现代化、充满活力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