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跳绳游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为广泛地普及。其简便易行、不受场地和器材限制等优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不仅成为儿童课间娱乐首选,也成为成人锻炼身体的常用方式。1952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将跳绳列为必修内容,北京、上海等地学校兴起“课间十分钟跳绳赛”。在1963年《人民画报》刊登的照片中,北京王府井小学学生在教学楼前集体跳绳,绳影交织如网,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2007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审定了《中国跳绳竞赛规则》,这一规则的出台为全国性的跳绳比赛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依据,使跳绳比赛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同年12月,“菱电杯”全国跳绳公开赛在广州举行,这是国内首个全国性的跳绳比赛。
作为我国现代唯一的天文年历编算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根据相应的历算方法每年编算次年的农历日历,其中就包括节气时刻,时间均精确到分钟,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
去年,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画出国际航空枢纽的蓝图,提出“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
本届世运会将开幕式设在成都天府新区“天府之檐”,是世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城市中心地标性建筑举办,既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空间,又贴合“公园城市”生态理念,让观众能领略成都独特风光,沉浸式观看精彩绝伦的表演,感受体育与自然、文化碰撞的无限魅力。
第二个方面则是“注重年轻化表达”。为推动川剧触达更广泛受众,活动将采用年轻群体偏好的传播形态。比如邀请国际友人、网络达人担任“川剧体验官”,以沉浸式妆造、唱腔学习视频制造跨圈层话题;在成都潮流街区开展川剧快闪,让名家与国风达人同台,打破剧场围墙;联合抖音发起“川剧技艺挑战”,由名家示范打样、青年演员接力,吸引网友模仿变脸、变装等绝活。
岳学渊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其中的新意和诚意:“第一,首次梳理推出川剧主题文旅路线。在活动当中,我们想突破‘看戏归看戏、旅游归旅游’的传统模式,实现川剧艺术与四川文旅资源的深度联动。通过《跟着川剧游四川:解锁10大戏精地标》互动H5,把十大川剧文化场景与当地景点、博物馆、城市文化地标有机串联,构建‘观剧知历史、游景懂文化’的完整体验链。”
连日来,河南多地持续高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引发关注。目前河南情况如何?当地采取了哪些抗旱措施?国家对抗旱又有何举措?一文速览。
根据统计,“盲盒饭局”参与者年龄跨度虽大,但22至35岁的年轻人是绝对主力。此外,统计还发现参与者普遍学历较高。小铭是团队的负责人。他推测,这与活动隐含的“保持好奇、乐于探索”门槛相关,“通常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更倾向于尝试这类自我探索式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