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正围绕“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全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将以“红色黄埔、生态黄埔、创新黄埔”三大品牌为引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融合示范区。
加德满都8月3日电 (记者 崔楠)为庆祝中国与尼泊尔建交70周年,“多彩中华”文艺演出8月1日至3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连续三晚为当地观众献上精彩演出。
两千年前,南越王宫的编钟在这里敲响第一声宫商。粤剧的水磨腔最耐品,那拖长的尾音,像极了珠江的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站在北京路古道遗址,脚下数朝历代的道路恰似老倌开腔,层层递进……
人才是第一资源。精干高效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增强城乡基层文化自我发展、自我建设能力的“关键引擎”和“知识载体”,是实现城乡基层文化繁荣兴盛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建立发现、认定、扶持机制,重点培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退休人员等“文化带头人”和“文化志愿者”,给名分、搭平台、予激励,培养造就一批本土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带头人”。要落实基层文化专管员配备标准与待遇保障,建立基层文化人才管理标准和奖惩规则,探索“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等模式,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激励和引导广大基层文化人才积极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要建立城乡基层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围绕政策理论、活动策划、组织管理、数字技术应用、艺术普及、非遗活态传承等核心能力,开展常态化、精准化、实操性培训,开阔基层文化人才眼界。
培育内生型基层文化发展新业态,既是实现基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也是优质文化资源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关键举措。要孵化培育基层文化组织,大力扶持扎根社区、乡村的文艺团队、文化合作社、志愿者协会等自发性文化小组,提供孵化、注册、能力建设支持,推动民间文艺团体、艺人等兴办农村书社、艺术团,开展文化活动。要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传承,结合本土优势资源,打造本土乡村文化产业,树立自身的文化特色品牌,形成“文化+旅游”“文化+民俗”等文化产业新形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挖掘代表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材料和工艺要素,积极开发辨识度高、代表性强的文化产品,不断增强生产优质文化资源的内生动力。
过去一年,中国在持续优化免签政策的同时,不断丰富面向入境游客的旅游产品,并推出一系列便利化支付举措,吸引了大批境外游客。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自2025年6月12日起,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5国。这项政策推动来华旅游以及中转游客停留时间大幅提升。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数量出现大幅增长。越来越多境外游客来到中国,品尝美食,欣赏美景,感受一个开放、现代化、充满活力的中国。
“刚得到的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教学成绩在学区总评中由原来的倒数第一变成了第一啦!杂技功不可没。”沟店铺小学校长张昭说。4年前,沟店铺小学孩子们的精神状态让张昭发愁。“回家泡在手机里,主动学习的精神头儿没有,上课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身体素质还不好,三天两头请病假……”张昭说起这些颇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