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数据活力,让城市更可感。数据是智慧城市的“血液”,从水电气运行到人流物流调度,从治安监控到城市服务,数据无处不在、无所不联。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成熟,可以让城市“神经末梢”触达每一个角落,形成海量、连续、结构化的数据流,为城市感知能力提供了强大支撑。各类传感器组成的“神经网络”,实时采集城市交通、能耗、环境等动态信息,为城市运行提供精准“体检”,实现对“城市生命体”的精密扫描。此外,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数据正实现从“看得见”到“用得上”的转变,从突发事件应急调度,到节能减排方案设计,再到服务群众一键直达,大数据让城市治理更可感知。
2024年,西安机场旅客吞吐量4703.04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1位;乌鲁木齐机场旅客吞吐量2776.57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8位。西安去年GDP为13317.78亿元,排名全国第21位;乌鲁木齐去年GDP仅为4502.16亿元,排名全国第74位。
“水来了——”7月29日下午,河南省永城市蒋口镇洪楼村,民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雷拧开主管阀门,遍布农田的贴片式滴管逐渐鼓胀,水珠均匀滴落,玉米迎来解渴“甘霖”。
“向顾客解释好健康功能和补贴政策是考核的重点。”吴倩翻开培训手册,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健康监测功能介绍”“运动功能展示”“补贴申请流程”“常见问题解答”……
“你有时候睡不好,这个睡眠监测功能看起来挺适合。”“咱们运动的时候戴上这块表,运动了多久、消耗的热量也能记下来。”夫妻俩一边说,一边体验着手表上的功能。
近期,全国多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中央气象台预计,8月4日至6日,我国仍有大范围高温,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地局地最高气温或超40℃。炎炎夏日,“凉经济”乘“热”而上——空调、防晒衣等清凉产品销量激增,贵州、云南等避暑胜地迎来避暑游热潮,夜经济更成为城市消费的新引擎……这场由高温催生的消费热潮,正以多元形态激发夏日经济活力。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新型生产力。算力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期,全国多地出台算力券政策,以发放算力券的方式,帮助企业破解算力使用难题,加速算力相关产业融合创新。
2025年2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审理认定,高某某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两万元。与其一同实施犯罪的两名同伙,也受到相应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