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通过这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地标,可以更生动诠释广州开放包容、勇立潮头的城市品格。“这些新晋地标如广州塔,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既保留了广府文化的精髓,又注入了时尚创新的元素,我们能看到广州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发展。”他说,“此次评选突破单一景区模式,注重文化品牌整合,如荔湾区将陈家祠、永庆坊、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串联,不仅完整呈现了从传统建筑到现代艺术的都市文化发展脉络,还能将周边文旅资源协同整合,打造集文化体验、服务配套、特色游玩于一体的岭南文化特色旅游线路,从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片区整体吸引力。”
荔湾胜境,焕发新生。作为岭南文化集中展示窗口,荔湾将立足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千年商都发源地等资源禀赋,深化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兴商、以商承文,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都市旅游示范区。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特征更加明显,已经开始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促使经济形态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跃迁。相比于以互联网和数据应用为特征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更加强调人工智能在生产决策中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作为在数字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升级的高阶经济形态,智能经济的发展将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创新迭代速度等方面发挥重要带动作用。
荔湾紧抓城市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致力打响“岭南文化看荔湾”旅游品牌,全力打造“大景区”概念,促进永庆坊、陈家祠、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沙面等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岭南文化、红色精品、非遗特色、文艺古村等主题旅游路线,丰富旅游供给体系。
当前,我国新兴产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期。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近年来,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高速增长。不仅整车制造规模不断扩大,其上下游产业链如电池生产、充电桩建设等也蓬勃发展。每个环节均需要大量电力支持,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用电量大幅上升。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坚持系统思维,全面分析和把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既需要制度“硬约束”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又需要环境“软实力”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从环境“软实力”看,需要进一步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具体来说,一是在继续坚持“走出去”的基础上,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扩大单边开放领域和程度,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二是持续深化竞争领域国际合作,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三是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在大国博弈加剧、贸易保护蔓延的背景下,引导外贸企业从适应国外市场需求向适应国内市场调整,把产品服务的创新优势同市场统一的规模优势叠加起来,以自身的确定性更好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安徽六安推进“预防式执法”,推动重点执法领域制定《涉企高频违法风险提示单》,变“事中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深入实施涉企执法经济影响评估,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经营的干预;拓宽“轻微不罚”领域,推动建立从处罚、整改到验收的闭环,杜绝一罚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