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相互尊重,巩固伙伴关系定位”,强调的是树立正确认知问题。为中欧关系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归根结底要从思想根源上纠偏。和而不同,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也为看待当前中欧关系给予启示。
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新时代以来的十几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越是重大历史关头,越要重视和抓紧学习。
“坚持开放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摩擦”,这回答的是中欧如何进一步实现合作共赢。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中欧更应坚定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中欧经贸关系体量巨大,出现一些分歧摩擦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加强沟通、聚焦合作、妥处分歧。“相互依赖不是风险,利益交融不是威胁,提升竞争力不能靠‘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降依赖’不能减合作。”这是对眼前挑战的理性回应,更是对中欧经贸合作行稳致远的智慧引领。
马亮:“在同城同权方面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它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分阶段地推进,最开始要实现有服务,到后面实现服务好,当前要去更多关注各类基本公共服务怎么样实现均等化。”
俄央行表示,当前俄通胀压力(包括持续性通胀)下降速度快于此前预期,国内需求增长放缓,经济继续回归均衡增长轨道。俄央行将维持必要的紧缩货币政策,以确保通胀在2026年回归至目标水平。此举意味着2025年平均基准利率将在18.8%至19.6%之间,2026年将在12.0%至13.0%之间,并意味着实施长期紧缩货币政策。
首场讲座于22日在吉隆坡举行,由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主办,以《中国绘画精神》为题,深入阐释中国绘画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与美学追求。第二场讲座于23日在霹雳州金宝举行,由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联合主办,以“艺术中的中国故事”为主题,通过“季札挂剑”“伯牙与子期”“兰亭集序”“雪夜访戴”“二泉映月”“三岔口”等七个经典文化意象,探讨中国艺术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哲学思想。
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欧两个“大个子”携手前行,对世界意义深远。中欧经济总量超世界三分之一,贸易量超过全球四分之一,双方加强互利合作是必选项。
据国际网球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全球网球报告》,2021年全球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有8718万人,中国以1992万人成为全球网球参与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占全球总网球人口的22.9%。同时,中国网球场的数量也为全球第二,达49767个。网球教练则以11350人位居全球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