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明珠”昌都,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一场大雨刚过,稍有凉意,藏式小楼内却是暖意融融。在昌都市察雅县吉塘镇吉塘社区江嘎自然村,55岁的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西绕加措端起一杯酥油茶,对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澎湃新闻注意到,“民族品牌发展工程”自称是“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的“官号”,其认证主体为北京虎跃鹰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天眼查平台信息显示,公司成立于2006年,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法定代表人为张某,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是一家以从事文化艺术为主的企业。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资深网球爱好者张先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原来就不好预约的网球场,在郑钦文夺冠后,更不好约了。”他说:“我经常打球的球馆最早预约时间是提前一周的早上七点,但是现在到点就秒没,手一慢就显示预约完毕。”
宁夏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活动是结合国际形势与各方需求精心谋划的成果。通过拜会商务部、国家级商协会,走访大型央企和地方企业,最终确定以展示我国企业在境外园区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的最新成果为核心,为各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实践搭建经验交流与合作对接平台。
“水资源的精准调配,让棉花‘喝’得科学,长得更好,农户收入自然水涨船高。”王东表示。借鉴大河沿子灌区的成功经验,县域内的托托灌区已完成管道化改造,灌溉面积更大的精河灌区相关工作也在推进,目标是通过全县灌区现代化改造,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助力农民增收。
两个园区积极补链、延链、强链,不断完善园区产业生态体系,吸引50余家关联企业集聚,形成“纵向一体化、横向多元化”发展格局,以“链网融合”模式进一步构建起深度协同的产业生态。
如今,“新红嫂”的故事仍在沂蒙大地续写。电商达人牛庆花把山里的苹果、蜜桃卖到中国各地,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李广阅让万亩荒山披上绿装。她们不再手持担架与药箱,却用新技术带领老区人民走向致富之路。
立秋时节,晾晒丰收的果实也是不少地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立秋晒秋,五谷不愁。这里是江西婺源的篁岭,春晒笋蕨,夏晒果蔬。到了立秋,这一方方竹匾里晾晒的是红辣椒、芸豆、稻谷,也是村民与丰收时节的共鸣。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如今,篁岭“晒秋”逐渐从民俗成了特色景观,引得游人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