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13日,24架日军飞机首次飞临汉中上空,轰炸汉中西关机场,造成民房被毁、军民死伤。如今,每年的3月13日都是汉中市防空警报鸣放日。不忘国耻,警钟长鸣!
54米高、近三百吨重的钻井井架,被分解成百余个部件,等待组装。井架安装如同“高空搭积木”,每一节组件重则40吨,轻则1吨,空中精准对接的难度是地面的十倍。当第二节井架与基座对接时,忽然一阵大风,让井架失去平衡,给原本就困难的吊装作业带来了更大挑战。有着24年钻井经验的刘新,当机立断做出调整。
前几次来,张华也都在吃饭前体验了采摘。“当季蔬菜,菜园里差不多都有。要想吃土鸡,还可以上山捉。”正说着,张华又走到辣椒前,拨开叶子挑选。
从联珠纹到陵阳公样,不是简单的复制或替代,而是在理解对方文化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大量出土的此类文物,不仅是历史服饰纹样的标本,更是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珍贵档案。
考文垂也向成都民众和志愿者们的热情和贡献致谢,“和运动员们一样,你们也应该记住享受这一刻,并为支持本届运动会所做的一切感到自豪”。
在湖南常德港中坪村,他对村部牌子减少表示肯定,强调“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把这项工作抓下去”。在重庆看社区报表,他深刻指出“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在湖北咸宁,他察看墙上张贴的《服务群众事项清单》,叮嘱“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
温柔月色下,东汉说唱俑带笑击鼓,二十四伎乐奏响丝竹,舞者们组成26朵芙蓉盛开,东方意象的江河在屋檐下流淌。“世界有一个屋檐,梦好甜,星点点……”中国、美国、意大利小朋友组成国际童声合唱团,与青年歌手共同唱响成都世运会主题曲《万千》。
色彩鲜艳的布料、闪闪发亮的配饰、脚感松软的布鞋……在碧色寨,台湾青年自媒体人吴旻义终于穿上了向往已久的民族服饰。“零距离感受当地民族文化,是我此次红河行的最大收获。”吴旻义说,通过亲身体验民族服饰的穿着感与整体氛围感,能更深入地理解服饰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内涵。